2023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依旧为我国医疗器械主要出口市场,欧盟市场占全球份额的17.6%。
针对欧盟宣布将启动对中国医疗器械采购的市场准入调查一事,4月24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例行记者会上进行了回应。
汪文斌表示,近段时间以来,欧盟频繁动用经贸工具箱和贸易救济措施,发出的是保护主义信号,针对的是中国企业,损害的是欧盟形象。“欧盟一贯标榜是全球最开放的市场,但外界看到的是欧盟一步步走向保护主义。我们敦促欧方恪守市场开放承诺和公平竞争原则,遵守世贸组织规则,停止以各种借口无端打压限制中国企业。”
关于欧盟对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启动调查一事,上周已在市场中发酵,目的是试图保护欧盟生产商免受其所说的不公平竞争的影响。这将是欧盟首次调用国际采购文书(International Procurement Instrument,下称IPI),该文书旨在促进进入国际公共采购市场的互惠。
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今年2月份公布的数据,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总额为831.30亿美元,同比下降14.18%,其中出口额为455.25亿美元,同比下降22.80%。
上述数据亦显示,2023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依旧为我国医疗器械主要出口市场,欧盟市场占全球份额的17.6%,其中德国、荷兰均列入我前十大出口伙伴国。但在欧洲需求不振、欧美持续推行“CHINA+”政策并不断挑起贸易摩擦,以及防疫物资需求回落等因素影响下,我国对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市场出口显著下滑。
迈瑞医疗(300760.SZ)表示,公司一贯积极践行自由贸易理念,严格遵守世界各国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依法合规参与市场竞争。
开立医疗(300633.SZ)表示,公司在整个欧洲的收入大概占海外收入的20%,占公司收入约10%。国际博弈复杂,调查周期、政策法规周期也很长,将来落地以关税还是以其他形式还远未明确,短期不可能有实质性影响。“即使将来有政策,国内企业会以合资公司、设厂或OEM等多种方式进行规避,加大对欧洲市场渗透。”
万孚生物(300482.SZ)也表示,该政策才刚刚出来,具体会怎样,还需要再观察一段时间。公司在欧洲市场的业务主要聚焦的是私立市场,且以OTC(非处方)渠道为主,而这个政策可能更偏向公立医院市场。目前初步来看,对公司应该没什么影响。
其中,浙商证券认为,从市场采购看,我国医疗器械采购整体呈现公平开放态度,海外企业的高端产品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份额与市占率均处于较高状态,对欧洲的进口金额远大于出口金额;从企业全球拓展看,国产企业医疗器械产品竞争力逐步凸显,持续加大全球的本土化投入,逐步具备面向全球化竞争的能力,欧盟启动IPI调查对我国医疗器械长期发展空间影响有限。